關于VR現(xiàn)在很多人都已經(jīng)不陌生了,而且不少用戶也已經(jīng)體驗過VR的魅力了,盡管如此,一些VR很多知識我們還并不是十分了解,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幾個VR方面的冷知識,相信這些VR冷知識會讓大家重新認識VR。
VR冷知識一
VR概念最早出現(xiàn)在1932年的小說中,但是直到1955年才有人設計出了VR虛擬現(xiàn)實設備原型圖。
關于VR概念最早被提及應該追溯到Aldous Huxley 1932年推出的長篇小說《Brave New World》,這篇小說以26世紀為背景,描寫了機械文明的未來社會中人們的生活場景。這本書中提到“頭戴式設備可以為觀眾提供圖像,氣味,聲音等一系列的感官體驗,以便讓觀眾能夠更好的沉浸在電影的世界中。”在這23年后的1955年,攝影師Morton Heilig才設計出了原型圖。
VR冷知識二
VR發(fā)明之初是美國軍方為了解決戰(zhàn)斗機的飛行員的駕駛問題。
60年代,隨著戰(zhàn)斗機技術的進步,當時美國空軍面臨這一個大問題:戰(zhàn)斗機駕駛員在以音速飛行的同時,如何操控300個開關、眼觀75個顯示屏幕,同時還得閃躲敵軍的炮火射擊。為了能讓飛行數(shù)據(jù)實時出現(xiàn)在飛行員眼前,避免飛行員一直轉動頭部看不同的儀表盤,錯過瞄準射擊敵機的時機,因此1967年誕生了第一款飛行員專用的頭盔外接顯示器(Helmet-Mounted Display,簡稱HMD)。
VR冷知識三
早期VR設備因為頭盔過重不得不鑲嵌在天花板上,有的還需要8臺房間一樣大的系統(tǒng)計算機支撐。
1968年,計算機科學家Ivan Sutherland也開發(fā)了一款終極顯示器——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因為質量過重,不得不把它和天花板相連從而減輕重量。
1986年,美國軍方的超級駕駛艙計劃(Super Cockpit Project)終于能夠實現(xiàn)讓飛行員能夠瞬間進入一個虛擬的飛行世界駕駛艙中,透過一個直覺的信息顯示方式,取代三百個儀表盤的復雜界面,最終達成人機一體。但由于耗能龐大,當時一共需要八臺房間一樣大的系統(tǒng)計算機才能支撐運算所需的馬力,其中兩眼的畫面就需要各一臺來運算。
VR冷知識四
第一臺虛擬現(xiàn)實設備1967年發(fā)明,但其實“虛擬現(xiàn)實”這個詞1990年才被創(chuàng)造出來。
實際上在上世紀90年代前推出的所謂虛擬現(xiàn)實設備的雛形都不能與VR劃等號,因為當時這個詞并沒有被創(chuàng)造出來。虛擬現(xiàn)實(Virual Reality,簡稱VR)這個詞是由美國VPL Research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J.Lanier在1990年創(chuàng)造出來的,在當時給的注解是指用立體眼鏡和傳感手套等一系列傳感輔助設施來實現(xiàn)的一種三維現(xiàn)實。但到了今天大家都已經(jīng)廣泛認可了VR這個詞,以及其代表的這一類概念和設備。
VR冷知識五
世界上第一款民用級VR設備售價高達5萬美元。
1990年,VPL Research公司也是第一家將VR設備推向民用市場的公司,只不過價格過于昂貴——達到了5萬美元,在近30年前,5萬美元可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如今VR設備能夠真正進入消費級市場,價格合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對比Vive虛擬現(xiàn)實設備售價只需5488元人民幣,實在是太劃算了!
VR現(xiàn)在確實十分火熱,而且擁有很多的粉絲,不過很多人對VR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徹,小編希望為大家整理的這幾個VR冷知識可以讓大家對VR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當然除了漲姿勢外有的一些冷知識還蠻有趣的。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均來企業(yè)宣傳,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請注意可能的風險。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